做开源商业化创业3年,一点小感悟

巴辉特 2025-01-17 16:26:00

“如果你恨他,就劝他创业”,虽是调侃,确是道出了创业之艰辛,尤其是创投市场预冷的这几年(天使轮恨不得就要看营收),可谓寒风瑟瑟。

我们在2022年初拿到第一笔钱,刚刚活过了3个年头。同行都说,90%的创业公司活不过3年,看来我们有幸成为了那10%,何其有幸!而且,我们做的是开源商业化,更是被同行看做极为艰难的赛道,3年拼搏,也是3年挣扎,个中滋味不足道哉,但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,体味到了不一样的生活,本文尝试梳理一下这3年的一点感受经验,与诸君分享。

交代一下背景:我是秦晓辉,开源监控项目-夜莺的创始人,公众号 SRETALK 主理人,目前在可观测性领域创业。本文主要分享我所在的 ToB 软件赛道的创业感悟。

关于方向

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(当然,女也怕入错行)。古人诚不欺我。选一个对的方向不能说成了一半,但至少规避了很多风险。很多人创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擅长什么就做什么,而且容易陷入发明者思维,觉得自己发明了某个产品、软件,就觉得一定能有一番作为,对市场缺乏调研和洞察,最后的结果通常不太好。

那怎么选方向?我以我所在的 ToB 软件赛道举例。

1.天花板要高

即市场空间要大。最怕选择一个小众方向,即便你做得再好,成为行业第一,每年营收只有几百万,只能养活一个个位数员工的公司。而你如果做不到行业第一,那你的蛋糕就更小了,失败的概率极高。

2.跟风口?做擅长的!

跟随国家战略风口,这一点不是那么关键。如果能跟随风口自然是好的,因为国家会给风口行业留预算行方便。但是国家的预算是通过国央企体现的,而初创公司又很难和国央企合作,即便有合作机会也要极为慎重,国央企的各种文档要求、安全要求、项目周期、实施成本等,对初创企业可能是很大的负担。

做原本自己擅长的方向,相对就稳妥得多,尤其是那些有复利效应的行业。即:你之前工作N年的积累,也变成了你的护城河。当然,如果你擅长的方向市场天花板很低,慎重尝试。

跨方向创业确实也有成功的案例,但千万要小心幸存者偏差,人家可以你未必也可以,对其他方向要怀有敬畏之心。即便你找对应方向的大拿请教一番,觉得好像没啥,实际很多潜在的坑仍然可能会要你的命。更遑论有些人,连问都不问,就想当然冲进去了,愣头青,死得其所。

3.不和开源直接竞争

ToB 软件行业,有很多开源产品,有些做得已经很好了,能不竞争尽量不要竞争。有些人可能会讲,你要比开源产品好十倍,肯定不愁客户,但问题是你何德何能可以比开源产品好十倍?如果有厂商真这么讲,大概率是在吹牛。

开源产品通常都是做一个细分需求,在那个细分需求领域,或许你确实可以做得比开源好,但是要说能好十倍,呵呵。

但如果和开源产品差距不大,那些有 IT 能力的公司就容易选择拿开源产品去攒。你可能会讲,拿开源产品二开,人员调岗或离职了容易一地鸡毛,但屁股决定脑袋,你站在乙方角度是这么想,甲方可能想的是我二开更可控呢。

所以,能不和开源竞争尽量不要和开源竞争。当然了,甲方和甲方也不一样,互联网甲方容易自己攒,有些行业的甲方还是更愿意交给乙方来做,即便有开源替代品。

4.不要做云厂商核心生态位的产品

各大云厂商最重视的部分是什么?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安全。如果你的创业方向也是这4大方向之一,那就是和云商直接竞争,云商可是家大业大啊,所以成功的概率我感觉偏小。当然,有些边边角角的单子云商不愿意做,你可以去接,但市场空间就相对有限,而且交付也比较费劲。慎重。

我们做可观测性方向,其实云商也会做。幸好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大都是多云架构(公有云+私有云,或者多家公有云),这些企业更希望找一套方案搞定多云下的监控、可观测性需求,所以给了我们一些机会。

5.要做有行业共识的方向,有良好边界

我个人10多年工作一直是在运维方向,从我的公众号就看出来了:SRETALK 嘛。运维领域有个CMDB的产品方向我个人觉得不是一个好方向。因为从业人员对CMDB应该做成什么样没有共识,没有共识就很难形成通用产品,很难有边界,容易需求蔓延,需求蔓延就会从“做产品”变成“做项目”,除非你们创业初衷就是为了做项目,否则,一个产品型公司陷入项目泥淖,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甲乙双输。

关于商业模式

千万要在一开始就想清楚这个问题。千万不要觉得创业很酷,打工没自由(其实创业更没自由时间),直接开干,边干边想。

创业者一定听过一个词叫 PMF,即 Product - Market Fit,创业初期就是要想方设法验证 PMF。有一本书叫《跨越鸿沟》,我感觉在跨域“早期采用者”和“早期大众”之间的鸿沟之前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敲自己的 PMF。

市场线索少了,要审视 PMF;销售推进费劲,要审视 PMF;PoC 周期过长,要审视 PMF;客户续费不积极,要审视 PMF。总之,商业活动中但凡有哪个环节感觉走的不顺畅,就要审视 PMF。

我们刚刚创业三年,从营收来看,大概率是死不掉了。但是能否大规模扩张,其实还是要看 PMF 的验证情况,除非已然跨越“鸿沟”,得到“早期大众”的广泛认可,那个时候才能说明 PMF 得到了较好的验证。

开源商业化到底能不能行

关于商业模式这块,相信读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开源商业化到底能不能行。因为我们就是基于开源夜莺社区的积累,做的商业化尝试。我们希望能够设计一个商业模式,让社区、公司、商业用户,三者长期共赢发展。

首先,虽然我的用词是“开源商业化”,其实只是为了方便和读者交流。实际“开源”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,与之对比方便理解:“通过提供开源软件的运维保障服务赚取收益”,可以称之为商业模式。

“开源”在快猫星云(这是我们创业的公司名字)的作用,并非直接给我们带来收入。而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,以及实现我们精神层面的追求。关于开源和商业化,我有几点零散的感受:

  • 给开源软件提供 support 服务,成功的概率极小,有的时候软件运行一年也没遇到问题,甲方可能会觉得你没有价值。
  • 如果开源软件很难搭建维护,比如 DB 类的,维护开源 DB 绝大部分甲方心里都没底,而 DB 里的数据又很重要,所以即便开源版和商业版功能差异较小,通常甲方也愿意付费。
  • 如果开源软件很方便搭建维护,其商业版和开源版功能差异又不大,那大概率很难。这种情况只能是做大差异化。比如夜莺开源版侧重在告警引擎,而夜莺商业版侧重在整个可观测性体系。那怎么决策一个功能是否开源呢?开源版要确保功能闭环,定位精准,能很好的解决一个细分需求方向即可,至于其他的更多的上下游需求,可以放到商业版。

另外,通过开源软件衍生出的一些小的赚钱方向,对个人用户可以稍微尝试,但是很难养活创业公司,不是创业方向,比如:

  • 提供开源软件的培训服务
  • 提供开源软件的专栏、书,即知识付费
  • 开源软件的有偿答疑,如果你想靠这个赚钱就算了,普通用户的付费能力很小,如果你想靠这个造一个门槛,避免那些不看文档的小白无休止的骚扰,可以尝试
  • 提供开源软件上面的一些小插件,有点类似商业版的做法啦,不错的方向

交付成本极为关键

ToB 软件创业,设计商业模式时,一定要考虑交付成本。低交付成本才能大规模复制。

比如方案咨询公司,我感觉就不是好模式,因为严重依赖人,不好大量复制(一旦大量复制,质量就下去了),只能做高客单价的生意,感觉挺适合个人创业,很难养活一个成规模的公司。

ToB 软件创业,如果能够 SaaS 绝不私有化,如果能够远程交付绝不现场交付。因为这个成本差别是巨大的。

你可能会讲,如果产品已经完善了,私有化交付也是标准化的,交付成本应该还可以吧。是的,但是有几个产品是“已经完善”了的?不迭代的?但凡你要迭代,如果客户环境把控较为严格,变更要审批,要做各种灰度,假设你要升级版本,一天你能升级几个?

不联网的隔离环境就更难了,必须现场操作,或者甲方接口人拿个手机和你远程视频(指导操作或排查问题),想想那画面都美。

关于团队

一流的团队,可以把三流项目做成二流或更好,但是,三流团队,会把一流项目做的还不如三流。

创始团队

创始团队最好是不同方向的组合,比如有人是销售出身有人是技术出身有人是市场出身,这样大家是互补的,而且不会相互置喙。但说实话,可遇不可求,只能说尽力去找吧。

快猫星云的几个联合创始人,都是技术出身,实际创业时,还是要各人各有侧重,比如我负责市场营销,华明负责产研,来炜负责销售。没做过对应方向?只能硬着头皮上,或者找对应方向的创始员工。

要有科学的决策方法

每个人知识背景不同,认知经验不同,对同一个事情势必会有不同的看法,一个科学的决策方法至关重要。

通常来讲,少数服从多数,是很差的机制。比如我提了一个想法,华明和来炜都觉得可行,然后就一拍即合开始操刀,看起来很好,实际是不科学的。用一些科学的决策方法,比如“六顶思考帽”方法,大家坐在一起,共同发言某个决策的利弊、可能的问题、可能的解法,最终的效果通常会更好。

要好团队,也要好的管理机制

创业公司的初始员工,最好是那些有想法、能自驱的人,不需要管理,只需要领导。但是,100%无法保证每个员工都是这样的。这个时候就需要好的管理。之前在滴滴的时候,老板说一切都是管理的问题,当时没啥感受,现在倒是有体感了。

当然,各种细枝末节的管理动作我觉得倒不是最关键的。最关键是顶层设计!如何通过制度设计,来激发大家的热情,是极为关键的。这块我知道重要,但是不太会落地,还在学习中,欢迎大家一起交流。

关于个人

虽说现在的创业,尤其是 ToB 软件领域的创业,已经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了,但个人是团队的组成要素,下面谈谈关于个人的一些感悟。

自我迭代能力

对于参与创业的每一个个体,最最最重要的那个能力,我感觉是自我迭代的能力,说白了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能力。

创业相比打工,会面临更多的问题,很多问题都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,脑子里是没有现成的最佳实践的。怎么办?只能靠自我能力迭代、自我认知迭代,这其实也是创业有意思的点。

怎么迭代?靠顿悟吗?是的这是一个手段。但是你的顿悟可能是人家的基本功,能不能像武功秘籍“吸星大法”那样从懂的人那里吸收过来?可以的,两个途径:贵人相助+多读好书。审视一下自己的情况,看看采取哪个途径吧。

之前看到圈子里一些人说卖书、卖专栏是割韭菜行为,我是真真无法理解。

接纳不同观点

孔子说六十耳顺。创业者应该提早锻炼这个能力,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,咱其实也没法分辨对方说的是不是忠言,但至少要觉得对方说的话有“是忠言”的可能性。

如果刚愎自用,也不是说一定失败,但是科学决策的概率显然降低了。

接纳不同的观点,越是管理层越重要,CEO最应重视。比如CEO说:关于xxx,咱就这么干吧。这就是盖棺定论的说辞,其他人如果有不同意见,表达呢,容易影响关系,一次两次还行,多次呢?CEO会不会觉得这人怎么老是跟我作对?!不表达呢,有可能真的就走错了。创业公司不比大公司,容错能力很小,某个决定错了可能满盘皆输。

针对这个点而言,科学的决策方法可以规避不同观点带来的沟通问题。

非暴力沟通

举几个例子,如果交付团队给产研团队这么说话:

  • 这个功能怎么设计成这样?这是给人用的吗?!
  • 这样的问题还能让客户提出来?这不是明摆的吗?!
  • 人家 A、B 竞品都有 xx 功能,咱怎么还没有?!
  • 我也没办法,客户就是这么要求的!
  • 你这功能设计明显不合理啊,我都不会用何况客户了!

这俩团队要是能良好合作、互帮互助,那可真是见鬼了。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,值得多读几遍。

总结

本文全文都是笔者的个人观点,未必是事实,你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观点,欢迎和我交流,我的微信是 picobyte,加我时备注一下来意:)
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 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
OpenSource
开源版
Flashcat
Flashc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