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监控告警的应急响应流程的最佳实践是什么

快猫运营团队 2024-10-01 09:38:14

IT故障

优秀的 IT 监控告警的应急响应流程对于故障的快速止损是非常关键的。因为在故障发生之后,处理人员是非常紧张的,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流程,可能会导致处理不当,进而导致故障的扩大。

我在想,对 IT 稳定性额外关注的那些互联网公司应该对此极为关注,他们的应急响应流程应该是非常成熟的。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,发现都是一些通用概述,没有什么侧重点,我会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,放到下面,同时会加入我自己的一些理解补充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告警监测

  1. 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服务器性能、网络流量、应用程序状态等关键指标。利用专业的监控工具,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触发告警。
  2. 设置合理的告警阈值,根据历史数据和业务需求进行调整,避免误报和漏报。
  3. 对不同级别的告警进行分类,例如严重告警、重要告警和一般告警,以便优先处理紧急情况。

除了如上概述,我来补充一些我的观点和理解。

首先,我们要搞清楚对什么东西做监测,这个极为关键,如果你去了解会发现,很多大公司每秒采集的监控数据点有上千万甚至上亿,如此多的监控数据,不可能针对每个监控指标都做告警。这里最应该配置告警规则的指标是哪些呢?一句话总结,能够体现使用者体验的指标,就是应该配置告警规则的指标。

Google 4 Golden Signals

这类指标通常是一些症状类指标,Google 作为业内先驱,产出了一个方法论叫 Google 四个黄金指标,这四个黄金指标是:延迟、错误、饱和度、流量。另外两个有名的方法论是 RED 指标和 USE 指标,RED 用于描述微服务,USE 用于描述系统资源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论的指引,选取最关键的那批指标配置告警规则。

RED 指标

  • R(Request):请求速率,即每秒请求数。如果请求速率突然下降或者突然增加,可能是系统出现了问题。
  • E(Error):错误率,即每秒错误请求数。如果错误率超过一定阈值,说明系统出现了异常。
  • D(Duration):请求延迟,即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。如果请求延迟超过一定阈值,说明系统性能下降。

USE 指标

  • U(Utilization):系统资源利用率,如 CPU、内存、磁盘等。如果系统资源利用率过高,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。
  • S(Saturation):系统饱和度,即系统资源的瓶颈程度。比如等待 CPU 处理的任务队列长度。
  • E(Errors):系统错误数,即系统产生的错误数量。比如磁盘读写错误,如果系统错误数过多,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。

告警通知

  1. 当告警触发时,立即通过多种渠道通知相关人员,如邮件、短信、即时通讯工具等。确保通知能够及时送达,并且接收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
  2. 建立值班制度,确保在非工作时间也能及时响应告警。值班人员应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权限。

如上概述说的很好,尤其是行动步骤值班制度

行动步骤

就是故障止损的 SOP,通常是在制定告警规则的时候,一并整理好,随告警事件发出,值班人员收到告警的同时,也一并收到了 SOP 的链接,这样就能够快速的找到故障的止损方法。如果你在整理告警规则时难以整理出 SOP,那么你的告警规则很可能是没有必要的。

值班制度

值班制度

值班制度是为了保证及时响应告警,因为值班制度可以责任到人,而且,大家轮流来承担这个重压的工作,心态上也不至于崩溃。

应急响应

  1. 确认告警:收到告警通知后,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确认告警的真实性和严重程度。通过查看监控数据、日志文件等方式,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。
  2. 启动应急预案:根据告警的级别和类型,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。应急预案应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、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。
  3. 故障排查: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查,确定问题的根源。可以采用逐步排除法、对比分析等方法,尽快找到故障点。
  4. 故障修复:针对排查出的故障点,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。修复过程中要注意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,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  5. 验证修复效果:在修复完成后,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,验证修复效果。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,并且各项指标符合预期。

上面的 5 条通常是各路 PPT 大神们都会说的,最为快猫星云的员工,会有一些自己的理解。

应急响应最重要的目的是故障的快速止损,止损动作通常是可枚举的,比如重启、回滚、扩容、降级、限流、切流等等,但是具体对哪个服务执行哪个止损动作,很多时候是较难确定的。你有没有经常听到一句话说,排查具体是哪个服务的问题花费了 30 分钟,执行止损动作只花了 1 分钟。这在微服务场景下尤为常见,因为微服务场景下,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复杂,一个服务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很多关联服务的故障,而且要抓出那个出问题的服务,有时并不容易。应急响应阶段花费时间最多的,通常就是通过可观测性系统,找到止损依据。在《面向故障处理的可观测性体系建设》中有详细的介绍。

另外要注意的一个点是,应急响应阶段,我们只需要找到直接原因,不需要找到根因,比如某个服务故障是由于这个服务做了变更导致的,服务变更是直接原因,这个服务变更了一段代码,这段代码的 bug 是根本原因,当然,你也可以继续往下复盘,看这个 bug 为啥产生,是因为测试不充分导致的,还是 code review 不到位导致的,这个就是根因分析了,根因分析通常是在事后复盘阶段来做的,复盘需要花费更久的时间,但是止损是很紧急的,在故障发生之后,我们只需要找到直接原因,就可以止损了。

事后总结

  1. 对本次告警应急响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,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、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  2. 完善应急预案: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,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,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质量。
  3. 进行培训和演练: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,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。定期进行应急演练,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。

上面的 3 条说的很好,尤其是最后一条,预案演练,这是很多公司都会忽视的,预案演练我觉得是极为重要的,很多预案不演练不知道,其实根本就用不了。平时多演练,避免线上用的时候发现不生效甚至有问题。

总之,一套完善的告警应急响应流程对于保障 IT 服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。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、快速响应故障并进行事后总结,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对业务的影响,确保 IT 服务的持续稳定运行。

联系我们交流

标签: IT监控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 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 联系方式
快猫星云
OpenSource
开源版
Flashcat
Flashcat